目的地搜索
学记与追思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念先生 >> 学记与追思 >> 正文
赵新宁:以德为先 做人为本 ——徐大同教授谈师德
2022-06-07 12:16 赵新宁 

赵新宁

师德涵盖甚广,内容丰富。有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个自身品德、心性的修养问题。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记者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走访了博士生导师徐大同先生。徐老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衡量一个教师的师德。

一、“从头越”与“日三省乎已”

徐先生介绍说,美国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经说过只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只有知识则是危险的,是社会的潜在危险。这句话恰到好处地阐述了为学与品性的关系。从头越是徐先生的为学之道,徐先生认为,教师应该总以新的姿态站在新的起点,展开新的追求。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日日新,月月新,不僵化,不停滞,形成自己为学的新陈代谢系统。他说:日三省乎己不是对自己的苛求而是一种自觉地省察,这也是一种超越意识的反映。品德心性的培养与为学不能简单地三七开或二八开,首先要坚持以德为先。否则即便学富五车,读过的书汗牛充栋又有何用?心术不正,何以为学?何以立身于三尺讲台?”——徐先生如是说。

二、敬业之心

敬业是在职业道德中经常提到的。有人反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徐先生看来,他认为倘若那只是个专司撞钟的和尚,能够每日分毫不差把钟撞响,也不失为一种敬业。当然,为师要求的敬业层次远高于此。

徐先生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应乐业,有一颗敬业之心,就有了动力。有了它,事业上工作中有了挫折也不会丧失信心。其二是要认真。毛泽东同志说: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在治学中表现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作风。教师要敢于向学生亮明疑点、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其三是要负责。要对学生负责。每一堂课都应有一种使命感。徐教授介绍说,多年来,尽管自己对教材已经很谙熟,但每次上课之前依然积极准备,从不松懈。

三、“熏陶”

身为师者,形象是很重要的,当然有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有人小瞧外在形象,认为这无关大局。其实他却不晓得润物细无声的要义。徐教授年近七旬,可讲课从来不坐着。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种形象

爱学生不是无原则的,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和引路的作用。徐教授很不喜欢学生亦步亦趋。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主张,徐教授说道,越俎代庖贻害无穷。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徐先生特别指出,眼睛长在前面是让你先前看,平视,而有些人的眼睛总在头顶,盛气凌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学生身上也有很多可吸收的长处。你看,我的外孙还是我的电脑老师呢!徐先生说道。

为学难,为师更难,为良师难上难。

相信,徐先生对师德的一番见解定能使你我受益匪浅。

(原载《天津师大报》,19971112日,第3版。)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