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老师要读书。“有书不读不如粪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如何读书?
第一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不管程子、朱子如何解释,我认为所谓“放心”包括:
收心:避免“品性浮躁,自我膨胀,好大喜功,目光短浅”。
专心:不能一曝十寒,“思鸿鹄之将至”,坚持定能胜利。
潜心:“十年磨一剑”。
安心(甘心):不受干扰,心甘情愿。
虚心:“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二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就是说要敢于超越别人,也要敢于超越自我,要跟上时代步伐。这是我的一个“座右铭”。
“书”是前人和别人知识的结晶,要个人去辨别,“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扩展眼界,展开思路,还要走万里路。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人。
学高才能“教书”,才能“教学问”,这是目标。
作为教师还要“育人”。
“育人”。首先是“做学问”,要告诉学生这些成果前人或别人是怎样取得的。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在前人或别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向上(踩着别人的“肩膀”)、向前(踏着别人的“脚步”)继续向更新的领域发展。不仅教会“吃”,还要教会“做”。这就是“在教做学问中教学问”。
更为重要的是“教做人”。中国传统儒学,孔子的基本思想是“仁学”。“仁”者“人也。从人,从二”。因为社会就是由“人们”组成的。因此,还要教处理“人际关系”,即如何对己,如何待人,如何处事的问题。也即如何做人的问题。所以,为了达到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目的,必须学会做人。做人的根本就是人的道德品质。知识再多、学问再大,水平再高,如果道德品质恶劣,没有人格的人,还能算作人吗?全美品德协会会长麦克唐纳曾说“只有品德没有知识是脆弱的;而只有知识没有品德则是危险的,对社会是潜在的威胁。”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方面的事例很多。
身正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别人的人首先要塑造自己”。“修己安人”
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为国为民负责的精神。
其次要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八荣八耻”;处事道德、学术道德;要注意“慎独”。
第三要“用正确理论武装人”(江泽民)。
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1、要学好马克思主义;
2、批判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为我所用;
3、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认识和吸取外国优秀文化,包括西方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