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快乐哲学
2022-06-09 17:17  

2003119我原定与语和一同去湖北孝感学院黄颂处参加该学院校庆及学术活动,然后再去长沙湖南大学袁柏顺处讲学。一切都准备就绪,但当日清晨即感胃部不适;经与娜媛商量,决定还是先到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经保健科多方检查,医生叫我即刻住院观察,我只得放弃南行,接受治疗。一住两个星期,反复检查,我称之为“没病找病”;最后断定为“老年性冠心病供血不足、老年性气管炎、老年性高血糖及急性胃炎”(其实我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诸种无碍生命的老年常见病。

住院期间,因家中无人陪伴(当时我岳父因尿道发炎也住医院),基本都由学生们(主要是博士生)照顾。因为我并无实际病痛,所以在学生们陪伴时,倒是觉得轻松,师生间无所不谈。有时交流专业心得,有时交换论文写作,有时也畅谈天下事,甚是融洽。

一次,来人较多,学生云集在一起,问及我的保健问题。因正在病痛之中,我就想讲讲“快乐哲学”。

我自己从无具体保健原则及方法;只是认为人活着要体魄健康,心情愉悦的身心健康,此乃保健的第一要义,姑名之为“快乐哲学”。对于“心”,就是思想、精神方面,就是要排除痛苦,保持快乐,这就是“快乐哲学”。

自从人类产生以来,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各种痛苦作不懈的斗争。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还有病业和各种思想上的烦恼。不信,考察一下古往今来人类的历史、个人的经历,都不难发现,小者说个人的病痛、失学、失恋、失业,及其他各种不遂心、不愉快之事;家庭在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遇到的困难和痛苦;大者说国家之事、国际之事,包括人类之事。这些还不是每每伴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中外世界所有的人都在为个人追求幸福。有识之士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为了人类摆脱痛苦、谋求幸福想尽各种办法的。追求幸福也就成为人类的共同天性,所不同的就在于其内容、方法之区别了。如:释迦牟尼作为一个王太子发现人类总是要遇到各种痛苦,乃悟出“出世”思想,以逃避苦难;耶稣基督为了“救世”,首先提出人的“原罪”,为了“赎罪”,许人以“彼岸”的“千年王国”,只有皈依上帝才能最后升入天堂,享受最大幸福;穆罕默德也曾教人皈依真主,以获得永世幸福。

这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情况。再考察世界古往今来的古圣先贤哪个不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提出各种方案,只不过是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所代表的阶级、阶层范围不同罢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代表了无产阶级要解放全人类,只有如此人类才能最后取得一切人的幸福。我们只谈谈中国的孔子,他也是为了“救世”。他与宗教家不同,他并没有“自居”或“创造”一个“救世主”,也没有许诺人们“彼岸”天堂和来世的幸福,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只是为统治者提供一套稳定社会秩序,重视百姓疾苦的“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他也教育人们“信天”、“知命”,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看来好像是“宿命论”,其实全面仔细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却不尽然。早在周朝时就提出“以德辅天”的思想,实际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现。即虽有“天命”,还在“人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这一点在孔子思想中也有所体现。在《论语·罕言》中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就是孔子很少谈利,但很重视讲命和仁的问题。“命”就是“天命”,而“仁”则是“人际关系”。这还是传统的“天人和一”,要处理好天和人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之义。这种思想不是消极的等待命运摆布“认命”,而是要积极靠人力努力争取好的结果,“人定胜天”。这是与各种宗教思想不同之处。历代帝王也封孔子为“师”、“圣”、“王”,但从未封神,从未把他推崇为救世的神明。

这是从总体说的,具体说到每一个人也是一样。

“人生苦短”。不管科学家们如何预测、统计,人的寿命能有几百,那都不过是一种“应然”之事,而“实然”最少目前一般也只是几十年的寿命。在这几十年中,每个人都无疑地盼望能过上好日子。然而,任何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别人带来的、个人造成的“烦恼”和“苦难”。关键是个人如何“面对”。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篇小文《潇洒走一辈子》,反映了我的看法。我所谓的“快乐哲学”,简单说,就是对一切事,无论好事、“坏事”都要科学、正确地对待,要对一切事都想开了,想通了;看清了,看透了。借用一句鼓词,就是“烦恼忧愁一旁扔”,具体内容可以看看我的《潇洒走一辈子》。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