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新形势下对天津师范大学发展的几点想法
2022-06-09 17:13  

这个问题本来不是我所应该考虑的事情。但是,最近的一些学习体会,如科学发展观、中央关于科学与教育发展的精神;新校区的建成、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取得、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承担等;阅读一些文章如《中小企业发展关键在于特色》等得到一些启发,促使我有些思考,故不揣冒昧记出。

自从我校“转型”以来,提出了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一流师大”的口号。这对广大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舞和激励。随着新校区建设的发展,学校又提出要逐步从“硬件”建设为主过渡到“软硬兼施”、到以“软件”建设为主。这大概主要是指学科建设、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及时的、正确的考虑,是我校向“一流师大”前进的必要步伐。如何实现这个方针,我想首先如我在2005年开学时所提出的要树立办学“新理念”。在此,我提出如下几点想法:

一、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努力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学校。

我理解,“特色”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任何事情无论是整体还是部分,只有特色凸显,并取得社会认可,才能显著立足。办学也是如此,特别是我们这类学校恐怕更是如此。

我校经过多年经营,文科已有较大规模和影响,不如作为“特色”学校发展。西方国家的著名大学一般都是综合性的,但也有以文科为特色的,我国的中国人民大学更是以文科扬名天下的。既然“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我以为,我校应该认真发展教育学科,形成特色。原有的心理学、政治学(主要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及新兴的专门史(应包括经济史、地理史)等学科,再加上有发展可能的中外文学比较学科,应继续坚持发展、巩固,构成我校特色专业;这样,我校就可能逐步形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文科的某些特色专业为主干的著名综合大学”。

当然,特点突出,不等于不要全面配合,不顾其他;发展特点,不等于抛弃其他。教育恐怕更是需要文理配合,多科协作,相互交叉,否则任何专业都难发展。所以,我们在办出特色的同时,同样要重视理科及文科中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但我认为,在学科发展和建设中,我们不应该“贪大求全”、“全面启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应该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特别是我校的实际条件和可能,进行全面考虑,统筹规划。每设置或发展一个专业领域,必须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切不可轻举妄动。

我觉得,为建构特色学科首先要注意“培育”。任何一个学科要做大、做强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取得的。我校心理学、政治学都是经营了几乎30年,才在全国争取到应有的学术地位,取得学界同行的认可。因此,校方确定某学科应发展成为或发现某学科可能成为特色学科时,就应该从多方面给以扶持,帮助其解决各种困难,不断地督促其发展,推动其创新。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听之任之,切不可不闻不问。

为此,校方首先应着力培育既有学术地位又能组织队伍的学术带头人和建设一支精壮的学术队伍。所谓学术带头人,我认为在我国的条件下,除具有一定学术成就、地位和影响外,还要能把握政治方向、了解学科前沿;又能确定课题、组织队伍、协调关系、善于交往,同时心胸宽广和豁达。另外,还要培育一支团结合作、敬业进取、老中青结合、比较牢固的团队。

其次是应关注“发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经形成一定特色的学科,除应继续扶持外,还应关注其进一步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褪色”,落于时代之后。任何学科,只有适应时代要求,锐意创新,才能取得发展。以我们政治学学科来说。早在十几年我就提出“接气”问题。目前我们西方政治思想史专业已达到人员整齐,成果可观,可以说已在全国学术界占有一定位置。但是,如果综观目前学术界形势,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如果我们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扩展我们的研究成果,必将难保我们学术上的优势地位。所以我觉得“接气工程”仍应继续进行,不能停息。

二、狠抓教育改革。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近些年来确有很大发展,取得不小成绩。但也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与社会、国家要求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我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应是“强化改革,提高质量”。我校情况与全国形势相差无几。我们几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但也不可否认我们距离名符其实的高等学府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我们不断地从办学的诸多方面——从招生、授课、学习、考试直到就业——都要大胆改革创新。这一重大问题还需全校上下共同研究探讨,取得共识。

三、强化师资建设。

学校教育的改革创新,创建特色学科,都离不开教师。师资问题应是办学的重要关键,是重中之重。近年我校师资建设已取得了不菲成绩,师资队伍的成分、水平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作为一个一流大学来讲,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师资建设。首先要对我校当前师资队伍有明确认识,简单来说,质与量都有不足。为此,当务之急是强化师资建设问题。师资建设不外乎(一)、由外边引进;(二)、由内部培养。就引进而言,我觉得应总结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不要只问学历,不看能力;或只重才能,不管需要。培养也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总之,校方应有全盘考虑,统筹安排。

四、转变管理观念。

我校从“分散数院”走向“整体一院”,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将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新的环境、新的契机,也带来新的问题。我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学校应将此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应借此时机转变机关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主要是树立高等学校的管理思想,要变管理为服务,变以事为本为以人为本。

五、应从新校区建设之初,就关注其文化氛围,使其切实按“高等学府”、“文化基地”的模式成长起来。

以上几点,既不精确,也不成熟;既不深入,也不具体。只是思想所及,信手捻来,随意性很强,只算“断想”,片断之想,随便一想。

1998年我曾写过一篇《我对学校改革的一些看法》供校领导参考。目前我国、我市、我校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我校新校区建设以后,给我们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认为应抓住这个时机树立新观念,打好新基础。故特做此“断想”,再供领导参考,仅是“参考”,别无他用。(2006. 6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