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校是向社会、国家培养、输送人才资源的主要场所,因为社会、国家需要多种层次的人才,这样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最近,我思考了几个有关的问题。
1、对落榜生的看法。考虑到我国考试制度以及整个应试教育的影响,我认为落榜生未必素质不高,因此不能歧视落榜生。我们应该把他们作为人才资源来对待。落榜生如能得到再度被录取或参加工作,无论在何种类型的学校或岗位,都应一视同仁。即使高等教育再发达,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总会有“落榜生”。
2、大学本科与专科是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其培养目标和方法应该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大都把专科弄成本科的压缩,教育计划基本与本科相差不多,这是很不对的。本科主要搞专业基础,而专科则主要是培养技能。我看有的专业甚至根本不需要设置本科。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本科就高明,而专科就低档,读专科的人同样能成为国家的人才。本科与专科应该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国家、社会的不同人才资源而已。
3、一个学校可能为国家培养多样性的人才。对各层次、各种类的人才都应一视同仁,都有责任认真培养。如我校的各成人教育专业班,学校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负责。目前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还有许多需要研究、改进的地方。
4、当然,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首先要自尊自重,自己要有上进心,不能自暴自弃。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有出息,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怎能让别人瞧得起,尊重你呢!因此,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和渠道进入专科的学生,都应振作起来,加倍努力,必定能够成为社会、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应试教育进行的主要是记诵知识,是外在的教育;素质教育解决的则是消化知识,是内在的教育。仅仅是外在的,充其量有一些知识,精神可能是空虚的;只有内在的素质的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应试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把知识化为自己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人只会考试,不会做人;只有素质教育才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能教给人如何做人。
进行素质教育,我觉得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应有所改变。要从课内外、课堂内外、校内外各方面人手。学生不仅具有书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具有社会知识,多方面的课外知识。甚至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要懂些。用旧话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只有具备这些,我们才能针对不同的人去做“深入细致”的不同的思想工作,也才能知道如何教人以做人。我做系主任时曾主张(也实践了)广泛开设第二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特别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三
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宽口径”是指专业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就业机会多;“厚基础”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本技能、较强的自学能力;“高素质”是指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质,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智能、高情感、高稳定动力结构的心理素质和高体能的身体素质。
就文科而言,为了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目标,我认为:第一应实行“大文科”;第二专业教育也应集中。现在国家教委修订“学科目录”,压缩学科是很有必要的。以政治学学科来说,我就认为应该更加集中些。专业就是政治学,其中包括: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管理(即行政学)。这样,学生的政治学基础比较牢固,而且宽泛。毕业后寻找工作的适应性较强,出路也会相应地宽广。(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