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学点历史
2022-06-09 16:56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他们只承认一门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这个说法是科学的。以人类社会来说,没有昨天也就没有今天,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也就是明天的过去,明天也把今天看成历史。昨天、今天、明天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历史过程。我们要认识社会,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中国古语有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中就包括总结历史经验的意思。历史既是有规律的发展,我们就要认识这个规律;而且还要借鉴历史的经验,作为今天的参考。

为此,我主张学点历史,学中国史,学外国史,学政治史,学经济史,学文化史。我自己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学历史的,如学校、小书、戏剧等。早在念中学的时代,历史课就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唱京剧对我学习历史知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我对有些问题能思路较宽,视野较广,历史知识对我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多次强调学历史,这不仅仅因为我们学科本身就是历史学科中的专门史,主要还是出于我对历史学科的看法。

学习历史有助于认识今天。我以西方近代经济史为例。西方近代社会是由自然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的,尽管西方从古代起就存在着商品经济,但这个转化还是存在的。这个转化过程也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西方的原始积累是由“血和剑载入史册”的,是掠夺农民而发展起来的,是“羊吃人”的社会。这时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大量流入城市,造成城市的混乱。在原始积累过程中,由于需要资金,金融寡头─银行家发了财;由于大量开发土地,土地贵族也发了财。投机商利用这个机会,到处钻空子,投机倒把,也发了财;这些人为了发财,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买通官府,贿赂官员,以达其目的。封建政府当时站在旧势力一边,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才引起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经过一段时间,西方的市场经济才逐步走向轨道,得到正常发展。在西方,这个过程大约经过了二到三个世纪,是几百年的时间。

回忆这段历史,比照今天我国的情况,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例如,西方国家在创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是经历了艰苦历程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也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我国人民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传统,为了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那就更应该继承优良传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目前正是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建的过程。实际上,这同样存在一个原始积累的问题(所谓原始积累,我认为主要是积累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包括资金、人才、观念等)。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有许多现象与西方相似。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发展市场经济首先要改造农业,使农业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掠夺农民。我认为,乡镇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农村走向市场经济的途径。它不是掠夺农民,而是使农民发家致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拥入城市,成为打工者。从形式看,类似于英国的“流浪汉”和法国的“无裤党”。另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健全,金融界、房地产业、商人阶层都大发其财,并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及官员的腐败现象。我认为,这一切都是这种转化或者说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所造成的。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权力集中、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何况在我国这样的大国,不在集中领导下的发展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一点在东亚后发展国家中也是看得很清楚的。还须指出,今天的世界已不同于二三百年前了。我国的基础也不同于当年的欧洲诸国。我想,我们只要路线、方针对头,肯定不会再用200多年。如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法制建设,政府也加强了宏观调控,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健全起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开展,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的约束。各方面也都逐步走向健全。我谈这个问题的目的主要是要说明学习历史的作用。既要看到历史规律,又要认识我国的特点;既对产生的问题冷静对待,又不能掉以轻心,熟视无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对待。

再者,我们治中西政治思想,要进行中西政治文化比较。这也是历史比较学。两种不同的历史进程,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成为两种不同的民族特点。这样,可以启发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应如何认识和对待,或者说,如何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另外,我还认为我们治政治思想史应主要研究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当时西方正在创建新型的民主制度,在思想上也提出了各种民主观点和学说。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古代西方距离我们太远,又是不同的文化体系,作为历史的延续可以了解一些;当代西方则又与我们有发展阶段的差距,我们了解它既是要跟上时代的脉搏,也是为了国际交往和学习借鉴。为此,我们把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为: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西方近代政治思想;西方当代政治思潮。至于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其目的则主要是掌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以及它对今天人们观念的影响,也是为了更好地批判和继承我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以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无论对待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我们的态度都应是“以我为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总之,我认为学点历史是非常有益的。为此,我曾提出:研究现实要有历史感,研究历史要有现实感;这也就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

关于研究历史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就方法论而言。具体说来,则是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还有阶级分析方法。过去对阶级分析法用得有所偏激,过“左”。现在似乎提得不多了,我觉得这也不对。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此外,作为具体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举出许多种,如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比较法等。现在又有许多新的科学方法,把自然科学的新成果运用于研究社会问题,如行为主义、实证主义、系统论、结构论等。

无论何种方法,我认为研究思想史应注重两个问题,即“走进去”和“走出来”。

所谓“走进去”,是指我们研究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能只是研究思想家本身,或者说只是研究思想家的著作,就思想研究思想;而是要从更广泛的空间去研究,也就是说要把某个思想家放在一定的环境下去研究。我们要了解他生活的历史背景、他的家庭及教育状况、他阐发某个思想时的具体环境、他的思想本身的发展过程,以及他的思想与其他思想(包括过去的和同时代的,也包括本民族的和外民族的)关系和影响,等等。这样,我们才能“设身处地”地掌握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它的性质、脉络、根源。这可以叫做“由我变为他”。

所谓“走出来”,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走进去。这样只能说明思想家,而不能认识他;或者说只能认识他,不能理解他。如要理解一个思想家,我们必须站得更高。这就需要我们从他的环境中“走出来”,这可以叫做“由他变为我”;也就是站在我们的时代和立场上来认识他,评析他。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寓评于介”,即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来研究的。我们研究思想史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为了继承和借鉴。人类思想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后人的思想总是在继承和借鉴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总要受前人的启发。对前人的思想,我们总要作出各种判断。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走出来”。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