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我的“接气工程”
2022-06-09 16:42  

我从1978年来到天津师大,至今已经二十余年了。这期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光,一是大的背景,正值我们党和国家开始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一是具体条件,“天津师大对我不薄”。

这个大背景和具体条件给我创造了一个特别良好的环境,使我的思想、工作都进入一生中最激进奋发的时代。如果说我从教的前三十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打下了良好基础,而这二十年则是我在一个顺畅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作用,实实在在地为党、为人民做些事情,做出自己贡献的时期。

回想二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的“黄金时代”。1978年我是带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书稿来天津师大的,该书后来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我从北京请来许多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活跃了学术气氛。同年,我开始招收西方政治思想史专业的硕士生,还接受了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进修生。至今,经我指导的硕士生和进修生(包括两名韩国留学生)约有二十余名。1980年我积极参与了我校创办法律专业的工作。同年我在《天津师院学报》连载发表了《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部公开发表的教学大纲。1982年受当时教育部的委托,我举办了政治思想史教师培训班(这个培训班为本专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像马啸原、马德普、李国安等人已有不小成就),并委托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统编教材(这部教材1985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共印刷九次,印数为50000册,被许多高等院校用作教材)。与此同时,我还被邀请参加复旦大学与中国政治学会举办的政治学师资培训班的讲学(上海培训班被戏称为“政治学的黄埔一期”,其成员大多已是政治学界的骨干力量)。从此,我经常外出至各高校政治学专业讲学,既传播了专业知识,也扩大了我校及我个人的影响。此后,我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社科规划重点及一般项目、教育部项目;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的编委和政治思想史部分的主编。我们在科研工作上聚集了一批青年学者,承担了一批国家课题,完成了有关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系列成果,并获得了一些奖励。1995年开始,我在吉林大学招收博士生,前后两名,现皆已取得博士学位。1996年我校又争得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招收四届10名博士生。

在此期间,由于党委的关怀,198510月我入了党,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多年来,在党委和校方的领导与主持下,我还担任了许多专兼职工作,并获得各种奖励。

二十年来,作为学科带头人,我率领政治学教研室(政治文化研究所)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从学科来说,我们人手虽然不多,但是承担了校、系本、专科政治学相关课程;招收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学位班。我们主持或参加了11项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和一般项目,完成2项教育部教材编写项目,主持或参加了2项市级项目。所完成的项目大都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其中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们的科研工作多年来组织了队伍,培养了人才。目前,我校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是全国唯一以中西政治思想史为主要方向的专业点,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和较好的声誉,在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知名政治学家吉林大学的王惠岩教授在一次我校科研项目鉴定会上,曾对我市宣传部及我校科研处负责同志说,全国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在那里?就在这里,就在天津师大。由于学科的发展,我个人在全国政治学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一定的声誉。目前我还担任着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曾获得从教五十年的老法学家的荣誉称号)、天津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天津政治学会会长、天津法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并被政治学界抬爱为“五老”之一。

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现年已经七十有二,早过“古稀”之年。我目前虽然身体尚健,思维尚敏,进取之志未减,奋发之心未衰,可说是身心俱佳。然而,按照自然规律,“人”终须退出“社会舞台”,最后退出“人类舞台”。为此,近几年来,经常萦系在我脑际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今后如何维持并发展我们的学科。成绩只能代表昨天,关键在于未来。已有的如何发展,取得的如何巩固。社会是发展的,科学也是发展的,只维持不发展是难以维持的。因此,我提出所谓“接气工作”,后来又称“接气工程”。这也是我近几年考虑安排工作的出发点。经过几年工作,已有了一些成效,但仍须继续努力促其成功。这个工程大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学科建设方面

我校政治学学科目前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班,以及行政学成人教育专业,但缺少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设置,专业不够完整。另外,本专业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只有西方政治思想史一个方向,过于单一,既影响了生源,也不利于学科发展。为此:

1、筹建“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现正积极运作。如获批准,我校即可建成完整的政治学学科,可培养完整系列的专业人才。

2、扩展研究生培养方向。自2001年起,开始招收行政学方向硕士生,以后再逐步扩展并扩及博士生。

3、逐步改进培养观点和培养方法。

二、人才建设方面

本学科原有教授三人、副教授一人。梯队不甚合理。年龄为70岁以上一人,50岁以上二人,40岁以上一人;学历为大学一人,硕士二人,博士一人;除我本人外,后备学科带头人高建在政治学界已有一定影响。这个队伍承担课程和科研任务都很重,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为此,必须合理建设梯队,大力培养人才,并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

1、加强梯队建设。我专业原已确定高建为第二梯队学科带头人,以其德、能综合考察还是能够胜任的,然而他的年龄也已在50开外。为了长远考虑,我们还须再选后续人员。今后,应建立一个以博士为主,年龄组合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学科队伍。

2、引进高档人才。现已引进马德普教授,现年45岁,正当壮年,加以他学科基础较强,科研水平较高,在学界有一定影响,他的加盟增强了我们40岁档次人员的力量。人才求得不易,今后仍将积极物色,争取引进。

3、认真选拔博士生。利用我校博士点的有利条件,从既有博士生中发现优秀人才,积极培养,毕业后留校补充队伍,增强力量。2000年新招博士生佟德志,经三年硕士学习考察,品学兼优。毕业后年在30,如留校工作,可补充学科力量,使本专业梯队更趋合理。

4、增加博士生导师。本专业现有博士生导师只我一人,为发展本专业,必须不断增加导师。目前高建、吴春华、马德普教授已基本具备担任博士生导师条件,准备在今年和马德普博士毕业后,分别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

5、争取出国名额,进修专业。按专业性质要求,本专业人员最好不断短期出国进修。今明两年常士訚、马德普先后带课题出国进修,对学科发展是有利时机。今后,如有机会,力争具备条件者都能出国进修。

三、科研建设方面

多年来,本学科科研项目不断,成果不断,基本完成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系列成果。同时,我们也积累了关于如何发挥群体作用的经验。但为保持学科地位,扩大我们的影响,仍然必须坚持开展科研工作,而且要有新的成果,新的招数。为此:

1、如期保质完成《西方政治思想史》(五卷本)。本书已进行多次研讨,基本确定了编写大纲,并开始写作,还与天津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这是一部体现本专业实力、扩大本专业影响的“传世”之作,力争如期保质完成。

2、努力完成、积极争取国家或部、市级科研项目。本专业多年来承担的国家项目和部、市级项目不断。目前仍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1项,其中国家级和市级各1项已进入结项阶段,2项正在进行。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及水平,今后仍将继续积极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国家、教育部及市级科研项目。

3、编辑出版《政治文化研究丛刊》。目前申请刊号比较困难,只能暂先“以书代刊”,由今年开始每年出版一册。该书由我校马德普主编,主要汇集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含研究生的优秀论文)。为了扩大学界联系和学术交流,同时也可采纳外校甚至国际同行的稿件。

4、建立专业网站。此项工作已开始筹建。

四、资料建设方面

早在80年代初,我们就曾设想为了建设和发展西方政治思想史专业,应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应尽量搜集全国各处有关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资料,可以购买,也可复印。开始时做了几年,后因经费问题而中止。自本学科被评为校重点学科以来,我们每年都用一定经费来添购与学科相关的中外文资料。每位博士生在写作博士论文时我们提供1000元资料费,但所购置或复印的资料,在论文完成后需退还研究所,作为集体资料保存。长此下去,我们努力建成全国西方政治思想史资料较为集中、全面、完整的单位。

五、对外交流方面

我们的科研工作长期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群体,其中包含了许多其他院校的教师或研究人员,这已起到学术交流的作用。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参加政治学系主任联席会等较为固定的学术活动。但有的范围较小,有的次数不多,以我为主的会议则更少,特别是缺乏国际的学术交流与联系。有的活动只是一般交往,很难称为学术交流。为此:

1、加强访学活动。每届硕士生和博士生计划由教师率领进行访学一次。除培养人才、扩大影响外,这也是学术交流的一种方式。

2、除通过出版文集、建立网站等形式进行交流外,隔一两年根据情况应由我校或联合发起一次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以开展学术交流。

3、争取出国名额,除培养人才需要外,这也是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方式。积累经验后,根据可能,也可组织专业性的国际研讨会。

以上从学科、人才、科研、资料和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谈了一些我的“接气”设想。有的已开始着手进行,有的正在筹办,有的只是设想。今后,我一定在校、系领导下,与所有专业人员合衷共济,共同谋划各种新的措施,以使本学科继续朝更高水平前进。

“接气工程”绝非煊赫一时之举,而是扎实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努力,积极创新,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奏效,达到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几年努力,使我校政治学学科更上一层楼,继续保持西方政治思想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努力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进一步争取我校政治学学科成为部市级重点学科,国家级或部级的科研基地。实现这个工程是宏大的,完成这个工程是艰巨的。它的实现,固然要靠我们从业人员的努力,但更重要的还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历史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每一项成绩,都是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为了实现这项“工程”,推动我校的学科发展,我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我多么盼望能够目睹这一目标的实现,多么希望学科的灿烂更辉映出我校的辉煌啊!(2000. 7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