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我和电脑
2022-06-09 16:39  

1996年底,我购置了电脑。关于电脑也是一个故事。有的朋友劝我年岁已高无需再置,而我认为这是跟上时代步伐的事。下一个世纪是电脑时代、信息时代,我们必须适应,否则就要落后于时代。

我对电脑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50年代,记不清是在1956年“向科学进军”还是1958年“大跃进”,是“高校科技成果展”还是“大跃进成果展”,我有幸参观过当时的电子计算机,由电子管组成;当时不懂,只是觉得“大”,可望而不可及。后来,70年代在北大时,参观过“昌平200号”(据说这个计算机当时在世界上是最大型的),真是“庞然大物”,整整占了一个大楼。那个时代,我对此只有赞叹,随着大家说“真是了不起”,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回事则全然不知。此后,也没有再接触过。

近些年来,媒体的宣传,大家的谈论,使我知道了一些关于微型计算机即电脑的情况。后来,又听说许多人都在使用电脑写文章,有的朋友也开始使用了。前两年又听说林茂生同志也已使用了,我逐步地动了心,也想搞一台用用,但考虑到价格甚高,不敢问津。时至1996年,我校掀起一股购置电脑的风气,各系都多少提供一些资助,个人再出一些资金。我系每位教干资助3000元,借此机会,我便购置了一台。

我买电脑不是为了玩游戏,更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当作摆设;确实是为了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了解现代信息。

首先需要掌握电脑的输入,五笔输入法我不好记,只得用拼音输入法。我幼年时学的是旧式的拼音符号,新的不会。为此,娜媛帮我买了汉语拼音挂图,并将它裁开,分作三张,用硬纸粘好,每当我用时,便放在桌上,随时参看。同时,我还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随时查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输入也就熟练了。必须提到的是,我学电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的外孙张呈,是他教我如何开启电脑的。

买了电脑以后,怎样发挥其作用呢?为了用它,我觉得必须有题目操作(对我而言,电脑主要用于文字处理)。为此,我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出来,随后,又打出了教学简历。这时,我便想索性把自己的历史分门别类整理一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记录,以便今后参考。因此,整理“自传”也是我学习电脑的一个过程和成果。

我的“自传”大体包括:我的经历、我的家庭、我的教学简历、我的科研成果、我的社会活动、我一生所受过的奖惩、我的处事待人和治学,以及我自己的一些轶事(因为有的内容在具体历程中不好细说,故而写一段轶事体的小故事,更能反映一些情况)。

我现在已年将七旬,以下围棋作喻,已过“中盘”进入“收关”阶段:一方面要把“关”收好,仍需做好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我想应把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除了个人经历外,还有个人对各种事务的看法,以及研究的心得体会。我想利用电脑把自己这些方面的东西记录下来,也是为后世留下一点纪念。

购置电脑已经将及九个月了。我可以使用WPS,也可以使用WORD制作文件;可以独自进行编辑,还可以进行打印。一般的文章、讲稿、书信、通知等都可以自己操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我能够做到“不耻下问”,有了问题,凡是懂得的同志,都是我的老师,经常请教。这也是我几个月来能够有所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所取得的成绩,学校领导曾多次对我进行表扬,后来又决定给予物质鼓励──奖我一台打印机,在今年教师节发给了我。原来是epson1600k型的针式打印机,后来又给调成HP惠普牌L6型的,这是刘宝钧副校长主动提出的。这点使我深切感到校领导对我们这些老教师还是很关心照顾的。

九个月的经历,可以说我与电脑已经结下缘分。现在,每天都要接触它,哪怕是一小时、一会儿。如果有一天不动一下,总觉得似乎少做了些什么。出差在外,有几天没动它,也觉得缺点什么。“笔”对我来说,本来是主要工具,我们是靠手写口说“糊口”的;但现在,我似乎慢慢地要把笔“扔下”了。除了简单地记些什么,写文章,写信,做计划,只要有可能,大都用电脑书写。一句话,我现在可以吹牛说:“我已离不开电脑了”。人们常以“笔耕”来形容写作,现在,我实际是由“机耕”代替了。(1997. 9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