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杂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生著述 >> 杂记 >> 正文
我和吉林大学
2022-06-08 11:05  

我并没有在吉林大学工作过。所以要谈谈我和吉林大学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我和吉林大学的联系比较密切,不同一般;特别是我与王惠岩的关系更为莫逆。我和吉林大学的关系必须从我与惠岩的关系说起。

我与惠岩并没有历史联系,尽管我们二人都是“国家与法的理论”教师出身,但在80年代以前从未相识。第一次见面是在1983年政治学会在昆明召开年会,我们被安排在一个房间住会。整个会议期间,我们一见如故,谈话非常投机,所谈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无所不谈。当时就觉得他很真诚、实在,此人可交。此后,二十多年来我与惠岩结成深厚友谊,以至成为至交,形成两校和我们个人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合作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的例证是举不胜举的,其中有几件事确实使我终生难忘。

1994年天津师大校方要求我申报博士生导师。开始时想挂靠在人民大学,因为我在人民大学工作多年,人际关系熟;而且天津距离北京较近,联系方便;经联系也得到“可以考虑”的回应,但到申报时因种种原因人民大学不能实现了(我是人大的老人,校内熟人甚多,情况大体相同者也多,相互影响、干扰)。在紧急情况下,我想到了吉林大学的王惠岩。当我向他提及此事时,他毫不犹豫地欣然应允。当时他还是国务院学科评定委员会成员,就我所知,在评定过程中,他确实尽心尽力地为我争取。这种友情,我是终生铭记的。

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是我国最早获得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多年来每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博士论文答辩。开始时一次,很快就改为两次;少则3-5人,多则10余人;先后涉及政治学理论、中西政治思想史、行政学、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从第一期董俊川起,我就参加答辩委员会,有时任组长,有时是委员。除2003年非典时期外,我一直没有间隔,而别的委员则更换过多位。最值得记起的是1993年冬季,我的二女儿病危住院。突接王惠岩通知,约我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盛情难却,我稍做安排,连夜赴长春,次日凌晨到达,旋即参加答辩会议,会后又随即返津。

以上事件大的不是很大,小的确实很小,都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之事。我所以提及主要是想说明我们两家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深厚关系。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