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辽宁师范大学召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研讨会是很适时的。它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是很有帮助的。对提高我们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很有意义的。我的专业不是专门研究马克思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只能从思想史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揭示了一个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重要特点;是贯穿在全部讲话中的一个重要精神;也是对我们学习、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转变观念的重要理论指导。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呢?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各种理论体系的不同之处,也是由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一切思想体系都与时代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理论都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他就丧失存在的生命力。因此,古今中外一切思想体系无不是“因时而生”的。也就是说任何思想体系都是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随着社会历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他们也就必然要随之发展变化,“应时而变”。不然他们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我们以我国的儒学历史为例就可说明。
儒学创始于孔子,孟子曾说他是“圣之时者也”,[1]此语鲁迅先生曾喻为“摩登圣人”。我觉得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是“因时而生”的意思。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天下大乱,诸子百家“皆起于救世之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之道”,“欲以其道易(治)天下”。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广招门徒,周游列国,推行其“道”。不过,当时只还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各种治国之道的一种。他坚韧不拔地追求,只不过是希望自己所提出的思想能够得到实现,“朝闻道夕死可矣”。随着时代的推移,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及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被定于一尊。然而这时的儒家已远非孔子思想的原貌,它已是孔子儒家思想名义下的儒法合流“外儒内法”了。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一尊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其内容则随时间的推移,实际的变化,不断更新,甚至更掺入了道家,以至于佛学思想。
我们还可以以西方近代为例说明。公元15-16世纪时,西方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开始兴起。这时出现了一批适应资本主义、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而论证的思想体系。他们从哲学、经济、政治等各方面提出许多新观点和各种思想体系,论证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直到18世纪末欧美各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基本取得政权,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确立。这时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便从“应然”发展到“实然”,中心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为资本主义的存在而辩护。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日益尖锐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更从传统的抽象思辨逐步面向现实,发展为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行为主义等。
从以上事例可以大体说明一切思想都是适应时代需要“因时而生”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应时而变”形成各的。但是我们仔细考察就可发现,历史上的各种思想体系虽然是“因时而生”和“应时而变”,但基本都不过是“被动的适应”而已。首先,各种思想都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但其产生时只是为了实现当时的需要,解决当时的任务,甚至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说成是“唯一”、“顶峰”、“终端”、“绝对”。其次,时代的变化也必然地要求产生“新”的体系,或对原有的思想体系修改,否则便要失去其存在的可能。但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而“迫使”做出的,并不是他们的固有的理论品质。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品质
与其他各种思想体系不同,马克思主义虽然也是“因时而生”、“应时而变”,但他不是“被动”的去适应时代,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主动的“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所固有的要求。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就蕴涵有主动与时俱进的特质。这个特征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无产阶级成熟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从登上历史舞台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理论,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终目标。作为科学理论,他与以前的一切空想主义不同,不是为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什么“灵丹妙药”、具体方案,而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出科学的原则、方法和道路。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
马克思主义坚信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一定能够获得解放,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同时也指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岁月,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经过多少世代人们的坚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断发展,形势要不断变化,世界上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为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不能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它必须主动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的时候,恩格斯就清楚地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马克思、恩格斯在发展中就是科学地遵循着这个原则。后来,列宁也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的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4]列宁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并推动了世界革命形势的发展。
世界是由多个民族、国家组成的。各个民族历史不一,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应用,不仅要“随时”,而且还要“随地”。也就是必须根据各民族的具体特点,各国的具体国情决定自己走向共产主义的实际道路。毛泽东同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革命必须经过长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道路才能取得胜利。邓小平同志又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和世界形势的新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于四项基本原则、关于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以及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等理论。目前,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从我国当前情况出发,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关于党的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和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只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能与历史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才能不断发展,也才能指引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不断前进。所以我们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它所独具的理论品质。
三、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相当复杂困难的问题。我没有专门研究,最后只想简单提一些想法供参考。
我觉得在当今的形势下,必须认真地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为我们国家民族培养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但是考察几十年来我们的工作,确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需要考虑改善的问题。多少年来,我们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实际上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所灌输的经常是一些“概念”、原则(这点在小学、中学都有所体现)。而在树立学生各种科学观点、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缺欠。因此,我认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由“概念教育”转变为“观念教育”。
另外,我主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应该与“马克思理论教育”分开。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应该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也即“培养合格的公民”。而“马克思理论教育”则应该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掌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二者虽然有着联系,但角度不同。从目前的状况看,认真加强马克思理论教育,提高青年马克思理论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将二者分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提高认识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中结合国际、国内、社会、以及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
结合这种想法,我认为应该更好地贯彻“齐抓共管”统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单纯是党、团组织、辅导员的工作,也不应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专业的事。每一个专业、各个学科都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将育人融于教书之中,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包含有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师素质多方面的问题,十分复杂。为适应目前情况,也应“与时俱进”,确实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做好这一工作,需要靠大家同策同力才能凑效,所以把自己的一些简单的想法提出来供参考。
(这是我在辽宁师大理论研讨会上主题发言,后发表于《理论之树常青: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创新全国高级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 《恩格斯致威纳尔·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39卷,第406页。
[3]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第248页。
[4]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87页。